来源:GGV纪源资本
GGV说:
「人力资源」概念的最早诞生在上世纪初,它最初主要伴随着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用人需求」,功能也很简单——员工考勤、发放福利,更接近「人事管理」的概念;此后「经验管理」概念出现,也由此诞生了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开始系统性地量化人的工作。这套体系逐渐被完善到了如今——在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过程中,帮助企业解决多方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HR SaaS工具开始兴起。而在AGI引发生产力变革的当下,HR SaaS工具也在迅速拥抱变化并尝试革新。
新一代的、有AI加持的HR SaaS,可以带来多少业务上的想象空间?本期投资笔记,我们请来MOKA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国兴,聊聊HR SaaS背后的需求与潜藏机遇,以及AI将如何颠覆HR SaaS行业。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讲述。
-本期讲述者-
李国兴,Moka联合创始人兼CEO
GGV旁白:
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无论大小,它的核心一定是人。这个人的角色可以是那些我们熟悉的名字,他们是公司的绝对大脑,这些不同行业人的存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潮水的走向。在AI会如何取代人的讨论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重新定义人在组织中的角色?
李国兴:
其实HR每天有大量非常琐碎的工作,比如员工的一些日常咨询,尤其是跟假期、福利待遇相关的比较多。再比如HR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去做犯罪记录的检查等等,Moka希望能帮助HR更快、更好、更准确地招到人。
GGV旁白:
这是李国兴,他是HR SaaS服务商Moka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他说,从纸质的点名簿,到如今涵盖招聘、入职、人事、考勤、薪酬、绩效等领域的智能化系统,也不过才过去了几十年时间。
“人力资源”这个词诞生于1919年,来自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在工业革命爆发后,社会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及用人需求,人力资源管理最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员工考勤和发放福利。
到20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经验管理”的概念,也由此诞生了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开始系统性地量化人的工作,用当今的概念解释,就是开始有了KPI。而在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过程中,HR SaaS工具也开始兴起。
那么,什么是HR SaaS?
李国兴:
HR每天有大量事务性的工作,比如ta需要在不同的招聘网站上去搜寻简历,几乎每一个招聘网站都要翻一遍,然后ta要去把合适的简历发给对应的用人经理,再去判断。这个过程中,可能是通过微信传来传去,有些甚至还是纸质。
这之后,可能通过Excel表格,去记录这些候选人的后续情况,也包括来回协调面试安排等等。可能他日常工作中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类似这种工作。HR们希望去大幅改善这种工作状态,然后把更多精力放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比如去寻聘一些比较难找、比较合适的候选人,激发他们的兴趣。
GGV旁白:
这种企业招聘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就是HR SaaS的应用场景之一。在HR SaaS产品大规模应用以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必须通过公司本地搭建的HR软件来实现,互联网与云开始发展及走向成熟后,HR SaaS厂商将应用软件搭建在云端服务器上,企业用户可以按需购买,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HR服务与传统购买软件不同,这些企业客户购买的是“服务”。当前国内的HR SaaS主要有三个主流服务赛道,一类是面向大型企业,提供综合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其中主要覆盖大企业人事和薪酬等。
还有一类是介入灵活用工、智能排班、薪资计算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Moka则是从专注招聘的单模块厂商,逐渐转型为一体化厂商,如果说2014年是HR SaaS元年,在李国兴的观察里,过去的5到8年中,企业端对于HR SaaS产品的接受度和需求度也经历了明显的提升,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2021年,中国HR SaaS的市场规模达到了38亿元,预计在2026年达到203亿元。
李国兴:
国内的企业越来越追求精细化的运营和管理,而不是依赖外部的红利去实现增长。
目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逐步增加,综合各种因素,企业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一定会越来越多,大趋势不会改变。可能会有一些阶段性的挑战,但是长远来看,尤其针对于成长型企业,其实能看到很强的需求,他们一方面希望把很多工作线上化,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获取到更合乎公司现状的一些管理方式和外部规范。
另外,作为一家成长型公司,他们不希望每一个模块都买不同厂商的产品,从对接不同系统的前期成本,和支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一体化的系统都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GGV旁白:
B2B软件的性质,让HR SaaS产品有大量不同场景的功能与模块,这些不同的功能模块琐碎却关键,而AI与大模型则能帮助这类SaaS产品进化。在今年6月,Moka就发布了行业首个AI原生的HR SaaS产品Moka Eva,它的定位是未来企业员工的AI HR伙伴,对于HR SaaS厂商来说,他们有更多垂直且具体的场景和需求,比如如何应对员工日常各式各样的询问、如何解决公司层出不穷的招聘需求、如何形成一套符合用人部门的JD、如何让那些不常使用系统的人高效使用软件,以及如何客观判断面试者的价值等等。
李国兴:
AI加持下的HR SaaS软件,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的形式,帮助用户很自然地获取信息。对于不常使用系统的人来说,传统的图形界面交互其实还是比较难的,因为To B的软件太复杂,这并不是软件的制作者故意做复杂,而是业务确实非常复杂,它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和场景,对于非高频使用的用户不太友好。
因此自然语言交互对软件的影响一定是非常巨大的,但这种影响并不是“翻天覆地”的,有一些图形界面的交互形式效率会更高,尤其对于高频使用的用户,他熟悉产品,知道怎么做效率更高,他可能就不需要自然语言交互的方式。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多数的业务流,都是人在做决策,然后去使用一些工具,帮助我更快速的完成一些工作。随着大模型技术越来越深入,AI一定会改造工作流,第一步可能是先“赋能”,给你一些建议和帮助,然后是自主决策、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场景,之后也许会更深入地切入到工作流之中。
GGV旁白:
比如让用人部门和HR部门都头痛的JD,在企业日常招聘中,JD是求职者和用人部门评判彼此是否合适的第一道门槛,但只要你求职经验足够多,一定会遇到几次JD和实际职位“货不对版”的情况,甚至让你开始怀疑这个JD到底是要招一个三头六臂的全能员工,还是企业没想清楚到底需要几个匹配的岗位。
李国兴:
我们看到的一个问题是,对于描述职位来说,JD并不是一个很高效的方式。市面中的JD千篇一律,同样一个职位,A公司跟B公司的诉求完全不同,但JD长得都一样,从招聘本质和整个业务流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通过大语言模型,去捕捉到用人部门的真实需求,在理解真实需求之后,再看能否转化成一个JD,而不是说基于简单的描述,就能生成一个千篇一律的 JD。
GGV旁白:
再到面试的环节,如今线上面试甚至是AI面试,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主流趋势,但不少企业依然面临软件体验差、企业内部的HR部门学习成本高的问题。
李国兴:
有一些面试官比较擅长面试,这部分人可能就还好。但有一些面试官可能不太擅长面试,或者他对于某一些岗位,也不知道应该怎么面,我们就可以根据候选人的信息以及岗位的要求等维度,让Moka Eva定制化面试题。在面试之后,Moka Eva也可以帮他自动写总结,如果你是个视频面试的话,Moka Eva可以自动转换成文字,再变成一个简单的面试summary。
其实也可以看到,在招聘这个场景里面,Moka Eva已经嵌入到工作流里了,只是说现在做的还是偏辅助的工作,还没能自主决策一些事情,或者完全替代掉人,去做一些工作。但我觉得随着 AI能力的提升,以及我们在这个领域做得更加深入,其实是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GGV旁白:
大模型热潮的背后,依然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早前在GPT狂飙时,就有不少人担忧语言类大模型要如何应用在中文语境中,HR SaaS行业的AI与大模型应用也存在不少挑战。
李国兴:
任何一个专业领域都有专门的知识,比如说你跟HR打交道,你可能需要知道“专项补偿金”等概念。但ChatGPT理解的没有那么深,有些概念它不能轻易理解,会存在某些偏差。这也是我们在产品打造时要去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希望Moka Eva在这些场景中,有90%以上的case是非常准确的,它是真的能够达到用户的预期。
GGV旁白:
那么,要如何做一个客户愿意使用的HR SaaS呢?首先需要解决的或许是当下一些HR SaaS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伪线上真线下”问题。
李国兴:
有的产品在功能上非常健全,它可能看起来把整个招聘流程都覆盖了,但是你会发现企业其实很不喜欢去用这个产品,尤其是一线的HR,ta觉得可能反而给我增加工作量。比如有的时候软件产品的渠道对接没做好,HR还是要在渠道下载一些简历,然后再导到系统里边,就是为了走个流程。根本的问题在于,产品并没有发挥它的预期价值,客户虽然买了,但是没有用起来,这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现象。
GGV旁白:
正如早前海外不少B2B软件强调的“SaaS产品的消费者化”,回归核心,只是让它变得更容易上手,哪怕是低频使用的客户,都能够更为便捷高效地解决自己的需求。
李国兴:
其实美国有一个词叫“企业软件的消费者化”,这跟我们看到的和一直在做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核心的点在于,怎么能让大家印象中非常传统的、笨重的企业软件,变得像C端产品一样好用?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客户有深度理解。在确定目标规模的企业之后,基于“全员体验更好”的理念,就会深入体会客户的使用习惯与业务流程:以招聘产品的推广为例,我们会去了解客户的HR如何工作、面试官的面试流程等,并在客户企业做一周HR来深度体验,跟随HR一起跑校招活动,去寻找客户的隐藏痛点,不断拓宽产品的提升空间。
GGV旁白:
在Moka的发展历程中,最早的客户来自科技互联网,这多少也是由行业性质带来的。在互联网业务高速扩张、新产品频频面世的高峰期,中国互联网公司不少都以内部赛马的形式作为公司内竞争的机制,这需要大量的员工基数来来补充弹药,这也给Moka这类当时的新公司带来了机遇。
李国兴:
互联网和科技行业是一个人才密集度很高,很需要人才竞争力的这样一个形态。它需要快速发展,所以你需要快速的从外部获取人才,而不是说内部慢慢去培养。很多CEO的工作其实都在招聘端,他们天然就会对新的东西比较开放,更愿意去拥抱一些效率工具。所以早期Moka的客户群体也相对比较聚焦,随着我们的产品不断打磨,也形成了很好的口碑效应。这个圈子之间的HR,沟通还挺紧密的,ta们从这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有的时候就会把Moka的产品带到另一家公司。
GGV旁白:
此后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公司开始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则是由于Moka的业务扩张,他们开始逐渐进入传统行业,以及一些新老融合的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制造类公司等等,其中跨国企业是Moka最近开始拓展的客户群体。
李国兴:在华外企这个群体有很显著的共性特征,他们的流动性比较强,然后互相之间也都认识。此外,国家对信息保护和数据出境有越来越明确和严格的要求,所以这些企业也在本土化他们的IT设施,所以这也是很好的一个机会。比如说像我们拓展这个类别的客户,需要去了解这类企业内部是怎么运作的,他们的招聘痛点是什么,比如他们对雇主品牌的重视程度,会显著高于其他的一些公司,那怎么在这方面进一步帮助他们,就是一个重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