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伯克利毕业,他因比尔·盖茨而创业,融资数百万

出生于91年的赵欧伦已经回国创业1年了。

去年6月,在RelayRides工作快两年的赵欧伦回国创办了Moka,专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招聘类的SaaS服务,通过为企业搭建线上协同工作平台,协助企业人员对招聘过程进行整体把控。

「我们认为招聘是一个可以提供长期价值的事情,因为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资产,怎样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问题是一个持续性的话题。」赵欧伦告诉《接招》。

在伯克利期间加入享有盛名的商业兄弟会,用三年时间修完四个学年的课程,毕业后拿到心仪的投行offer和H1B的工作签证。最终赵欧伦还是选择了创业。

究其原因,赵欧伦认为,大学二年级时,比尔·盖茨在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触动了他,「如果你们这些从哈佛毕业的人不去改变世界,你希望谁去做呢?」

「我当时感觉很震撼,我在伯克利读书,如果毕业后我不去做什么事情使世界变得更好,那么谁去做呢?」比尔·盖茨让赵欧伦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也为他埋下一枚创业的种子。

投行实习结束后,赵欧伦选择来到硅谷,并拒绝掉Google、Facebook等巨头公司。「我当时想要学习创业公司是如何做管理和产品,如何把公司从小做到大,但是我在大公司中学的可能就很有限。」

赵欧伦加入了一家初创公司RelayRides,成为它的前20名创始成员。目前,这家做P2P租车业务的公司在下一轮融资后也即将成为另外一头独角兽。

硅谷有很多优秀的创始人,也有很多传奇的故事。赵欧伦曾经在Square的总部和一个人聊了很多关于创业的问题,两个人一起喝红酒吃薯片,十分开心。后来他才知道这个人就是著名的Twitter创始人Jack Dorsy。

让赵欧伦感到学习到最多的还是RelayRides的老板,「我觉得老板最厉害的就是在管理上,他把同理心和逻辑思维都做得很好,对任何事的判断都很精准,在聊天、管理、调配合作中我都学到很多。」

创业一年多,Moka的团队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10几个人,并拿到了峰瑞资本的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赵欧伦和李丰通过IDG自由人项目偶然结识,「我和丰叔聊了聊我对创业的想法,我们在一些价值观上也比较符合。」

Moka的产品将于今年9月上线,目前已经开始投入试用阶段。谈到创业之后的改变,赵欧伦调侃道:「去年掉了五公斤,但是今年都补回来了,全补在肚子上。」

Q:为什么选择解决招聘过程中的痛点?

赵:寻找方向时经历了几个步骤,从差异点激发兴趣、调研发现痛点和分析中美市场区别。我们最开始也想过解决各种各样的需求,其中包括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有靠谱也有不靠谱的。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美国的相关市场解决方案比较成熟。但国内人力资源相对落后,服务商比较初级,产品形态较差。比如美国的小型企业会经常使用招聘管理系统,相比之下国内的管理意识较弱。通过美国经验印证中国市场,证明我们发现的痛点是真实的,再借鉴美国解决方案,因此我们最终认为这个idea是可以实现的。

Q:Moka如何为客户解决痛点?

赵:HR在整个招聘过程中都会面对招聘过程难以把控、数据不好分析、简历库难以积累等问题。传统模式中,HR从各种不同渠道收到简历后,会通过QQ、微信、E-Mail等多种方式向用人部门推送简历,检索就成为了一个困难的事情。因此Moka主要为用户解决4个方面的痛点:HR与HR协作困难、HR与用人部门协作困难、企业自有人才库难以创建和招聘过程数据难以收集记录。

Moka为用户提供Online的协同平台,使得企业人员可以在固定的平台进行简历的管理和筛选,所有和招聘相关的事情都可以在这个工作台上完成。

HR可以使用平台将简历推给部门,部门成员直接在平台上填写面试的反馈,减少使用不同平台的搜索时间,使用统一的列表来处理和检查招聘事务,在协同上更加高效。

Moka对企业常用的联络方式进行了打通,同时也开设了短信的提醒和通知。企业可以将Moka绑定在微信或钉钉的客户端,招人的信息就可以体现在相应的平台。

Q:Moka的服务主要提供给哪种用户?

赵:Moka将主要提供给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理想的企业规模在100—800人,也会提供给人数更少的公司。超大型互联网公司会选择自主开发而不是使用企业级SaaS服务,因为他们具备独立开发能力,而且开发出的系统会更贴近他们的需求。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是没有这个技术能力的,即使对于800人的企业,搭建和维护一个系统的成本仍然太高了,这也是企业级SaaS服务受欢迎的原因。

使用Moka人数最少的公司在仅有4名成员时就开始使用,发展到10个人时仍然在使用,这主要是和企业管理者先进的管理理念相关。

Q:Moka的产品思路有什么变化?

赵:企业的大方向思路没有调整,一直持续在招聘的过程管理中做深挖,但在小的方面有很多改变。

刚从美国回来时,我们还不了解HR的工作,通过拜访、面试、或者是专门请教去了解HR的工作,到现在已经采访了300多个HR。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到了更多的反馈,在细节功能上也做了更多的调整。

最早我们关注到的中美区别点是,美国公司大部分使用官方网站来招聘,而中国公司则全部依靠招聘网站,我们希望能为国内的招聘模式做出一些改变。

在与HR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于网站的好坏并不关心,认为网站不能带来流量,做的再漂亮也没有用处。因此,我们发现继续教育市场的成本会很大。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就相对弱化了,而是注重改良产品的细节。例如,为HR制作专门的插件帮助他们上传简历到系统中;帮助公司做简历的智能化维护工作等。

Q:Moka主要通过什么方式盈利?

赵:Moka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卖服务模式,按照账号每年收年费,目前的定价是10000/年。仅招聘相关的HR账号收费,其他人员账号免费提供。

Q:Moka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推广产品?

赵:目前,Moka采用的仍然是线上媒体推广和线上线下活动结合的方式去让客户了解Moka的产品。获客方式以直销和渠道销售为主。渠道方面,我们会和Tower的人事系统产品「知人」互推客户,还会通过人事无忧或阿里钉钉等渠道获取流量。

Q:未来Moka将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

赵: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招聘本身,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可以拓展的可能,但是具体做哪个方面还是要根据市场的情况。

我们还是想专注把现有的方面做好,同时我们也有合作伙伴帮我们做其他的部分,所以我们不太想把链条拉的太长,让我们的业务不聚焦。立足招聘管理的同时,我们还会做一些人工智能的尝试。通过积累数据,让系统在慢慢观察后了解公司的喜好,可以判断什么样的候选人更适合,并作出相应的提示。

由于市场环境的原因,目前我们还没有直接和招聘平台进行对接,而是从邮箱中做简历抓取,这也是行业内比较典型的解决方案。但未来我认为有可能做调整,因为都是在为企业创造价值,未来还是会由提供不同类型的企业级SaaS服务公司共存的状态。

Q:中美创业环境有什么不同?

赵:创业氛围还是有差别,美国比较尊重个人生活,即使是初创公司,同样会有work life balance,但国内则比较少。在产品层面,美国的产品会寻求更多的差异化。即使是相同类型的产品,多数时候还会存在差异,更加崇尚创新。

例如谷歌也想要做社交类产品,但Google Plus和Facebook在产品形态上仍然有很多不同。而国内则有很多同质竞争,明明某个产品已经走的很远了,却还有公司去跟进。

点击这里免费申请试用>>

 

关闭菜单